2018海峡两岸艺文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2018-09-04

    6月1日,2018闽南诗歌节之海峡两岸艺文教育论坛在龙人书院成功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学院院长、诗人、琴人、作家和学者围绕“诗歌与艺文教育”的主题,共同探讨了艺文教育在院校和社会教育中的发展模式,旨在传承诗教文化,延展艺文教育与人才培育融合提升的途径。
    台湾著名诗人萧萧,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焕彰,台湾明道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罗文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诗歌评论家、威海职业学院教授唐燎原,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黄金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娟娟,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金耀,龙人古琴创始人、斫琴家谢建东,龙人书院副院长修少维,龙人古琴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冰等出席了本次论坛会议。
    与会嘉宾分别从古琴、诗歌、茶艺、书画、戏剧、舞蹈等不同艺术形式与教育的关系作了精彩发言。
与会嘉宾精彩发言
龙人古琴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冰首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并介绍了龙人古琴多年来在厦门、漳州开展的古琴进校园活动,以及在厦门市多所中小学、市青少年宫、厦门日报书画院等设立龙人古琴课堂的情况。龙人古琴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于2014年合作设立“龙人古琴课堂”,共同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张锦冰
台湾著名诗人,明道大学讲座教授萧萧从与龙人古琴结识的缘分讲起,介绍了台湾明道大学人文学院“诗书茶琴”等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情况,并分享了他数十年来写诗与推广诗歌教育的经验与感悟,认为写诗与阅读诗的核心理念是“始于趣味,成于智慧"。
 
▲萧萧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黄金明介绍了文学院的艺文教育的实践。他认为莘莘学子参与创造这个新的时代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要掌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习方式,其次要构筑一种以文会友、以趣相投的交往世界。人的高贵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的财富,而在于拥有丰富的心灵。
 
▲黄金明
随之发言的是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沈金耀教授,他从多年教学“文人画欣赏与习作”这门课程的体会出发,对高校文学院开展艺文教育做了思考,他认为大学文学院的艺文教育是回归人文教育的初衷,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效进行自我塑造的文化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批跨专业的“实用型”人才。
 
▲沈金耀
台湾儿童诗人林焕彰以他在台湾开展的“猴年画展”的活动为例,形象地介绍了他推动儿童文学教育的做法,提到应该写“有趣味”、“有智慧”的诗,让孩子们主动阅读,从而达到内化陶冶的目的。
 
▲林焕彰
研究古文字学的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贾燕子以《书法艺能课程刍议》为题,谈了在文学院书法艺能课程的设置及缘起,她认为在文学院开设书法艺能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构建和审美情操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贾燕子
台湾著名散文作家石德华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艺文教育是一个需要经过设计的平台,美的感动是浑然天成的,但也需要后天的模仿与提醒。她认为“艺文教育,让人拥有一颗永不受伤的心灵”。
 
▲石德华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瑞松博士,以闽师大附小四年二班的创意教育戏剧比赛为例,谈了艺文教育的扎根与推广的经验与心得。他认为戏剧属于艺文教育的一环,是门综合的人文艺术,扮演着教育层面上的媒介,它包含文学、音乐、美术、及表演艺术等,学生透过戏剧的演出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能向观众传达想要表达的讯息,最终展现学习成果。
 
▲陈瑞松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森田则从她编导由林语堂自传体小说《赖柏英》改编的舞蹈剧的体验说起,认为艺文教育需要老师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
 
▲王森田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艳辉从音乐的文学史、文学化的社会、古琴的文化内涵、知音的表达及琴德与文人的品格五个方面说明了文学与古琴的文化共生关系,她认为“文学与古琴的结合是未来发展古琴传承古琴的正确途径。”
 
▲张艳辉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高显莹博士以《中文系学生面对数字化图像开放公开使用的利基》为题,探究了博物馆数字化图像数据开放公开使用服务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她认为数据公开可以带动文化创新,使文化与生活结合,历史与当代接轨,让古物以新的面貌走进现代生活。
 
▲高显莹
诗歌评论家,威海职业学院唐燎原教授对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人文教育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
 
▲唐燎原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谈及审美教育,认为蔡元培先生“以美丽取代宗教”的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美丽让人超越死亡的恐惧,获得心灵的栖息地。
 
▲谭五昌

论坛其他精彩内容
 

▲欣赏琴歌《鹿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参观龙人书院斫琴展厅
 
  ▲参观龙人书院百琴展厅


 

還沒有帳號? 立即註冊 忘記密碼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意事项